logo
  1. 首頁>
  2. 生活

《雜木林進路 :廖偉立的建築》展現「艱澀」的建築美感

By 欣建築2019/09/14
article cover

《雜木林進路 :廖偉立的建築》展現「艱澀」的建築美感;攝影/邱佩儀(圖片構成/邱佩儀)

廖偉立的建築「雜木林進路」作品展在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雅堂館AB展開,展覽日期從2019年9月14至11月06日。此次廖偉立建築師作品展由台灣知名建築評論家王增榮擔任策展人,期許藉由此次的策展作為拋磚引玉,讓大眾可以更親近建築,透過本次展出的作品,包含:教會、美術館、橋樑,以及其他不同類型的公共建築,闡述廖偉立建築師對於「雜木林」的創作理念脈絡。

策展人王增榮分享,建築本身就是藝術的呈現,而建築又必需符合日常生活所需,以及克服各種安全的結構性。在這種基礎條件下,建築除了滿足生活居住狀態,還要展現其中的技術性、藝術性、社會性揭露出來。「廖偉立建築師屬於台灣戰後復原時期的一代,這一世代,見證了台灣戰後的窮困與復原時期的勤奮、社會在白色恐佈的不安中詭譎的穩定,與解嚴後開放的衝突、經濟的復甦與後來放浪的繁榮。成長於這樣多變而且矛盾的環境,對有心的人,容易生成一種習慣於多元並置的價值觀,與西方現代普遍純淨的理性認知不大相同。」策展人王增榮說道。


策展人王增榮;攝影/邱佩儀

《雜木林進路 :廖偉立的建築》開幕會活動現場;攝影/邱佩儀

廖偉立提出建築的「宇宙論」,認為建築裡各種活動、各種關係的整合,與宇宙各星球彼此的關聯是類似的。在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帕拉底歐(Andrea Palladio)以理性思考為原點,帕拉底歐所想像的宇宙以對稱性、均勻性、投射到建築。不過,廖偉立的建築宇宙,以雜木林的想法,並非一個純淨且意象清晰的狀態,而是充滿生活中各種彼此矛盾的需求。本次策展理念以「艱澀的美感」讓雜木林的隱喻與造化的概念,成為其作品潛在意識的構造,真實地呈現廖偉立建築師的視野。

廖偉立建築師;攝影/邱佩儀

廖偉立「誠懇地面對生活,利用創作呈現」

廖偉立建築師分享與策展人王增榮透過策展對話過程裡,如同打乒乓球般,並且同時可以發掘另一個自己。與會貴賓李祖原建築師表示,廖偉立作為建築師,把職業當成創作,並以展現個人才華。透過結合藝術、文化、歷史,以及突破結構與美學,將「雜木林」的藝術思想,實現於純空間藝術作品裡。同時,東海大學建築系羅時瑋教授提及,廖偉立的作品可以稱為90年代地方前線以及代表21世界的地景建築。另外,台中救恩堂於2000年完工後,此件作品讓實構築的舉辦系列活動時更具有具體的企圖及策略。接著由,成功大學建築系吳光庭主任分享,建築師辦展是有一種使命感,透過展覽中的草圖與作品呈現,讓大眾有所啟發。

本次《雜木林進路 :廖偉立的建築》開幕酒會於9月14在中秋佳節熱鬧展開,現場有許多位與會貴賓共襄盛舉,如北科大建築系前主任張崑振?授、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施國隆先生、東海大學建築系邱浩修主任、考工記工程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洪育成先生、水牛建築師事務所陳永興建築師,為此次的展演活動開啟美麗的篇章。

李祖原建築師;攝影/邱佩儀

東海大學建築系羅時瑋教授;攝影/邱佩儀

成功大學建築系吳光庭主任;攝影/邱佩儀

清水建築工坊廖明彬主持人;攝影/邱佩儀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施國隆先生;圖片提供/廖偉立(攝影/魏惟)

北科大建築系前主任張崑振?授;圖片提供/廖偉立(攝影/魏惟)

水牛建築師事務所陳永興建築師;圖片提供/廖偉立(攝影/魏惟)

考工記工程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洪育成先生;圖片提供/廖偉立(攝影/魏惟)

東海大學建築系邱浩修主任;圖片提供/廖偉立(攝影/魏惟)

展區介紹/藝術思想雜木林
廖偉立建築師針對台灣地理、歷史、文化、常民斑駁的「生活」樣態的觀察與反省,並以「雜木林」為審美多元差異的理念,對建築不斷的實踐反省與思考。本次展覽以1999年作為起點,這一年廖偉立建築師從美國返台,開始與之前風格完全不同的創作。1999年至今,以台中救恩堂為分界,共分為兩個時期:前救恩堂時期(1999-2009)野的開始,與後救恩堂時期(2009-迄今)野的成熟。分別展區廖偉立作品風格建立的過程與成熟的狀態。


廖偉立建築師導覽展區;攝影/邱佩儀

《雜木林進路 :廖偉立的建築》展區;攝影/邱佩儀

《雜木林進路 :廖偉立的建築》展區;攝影/邱佩儀

前救恩堂時期/野的開始
1997年,廖偉立決定放下事務所的工作,前往美國進修,讓他暫時得以抽身建築事務所的繁重業務。前往美國南加州建築學院(Sci-Arc),一所脫離常軌以鼓勵實驗性的建築學校。1999年,廖偉立返回台灣,他的創作開始有很大的轉變。開始擺脫之前順應台灣安份守己般的設計,並且展現似乎更貼近其個性的,以及充滿野性與奔放之想像力的設計。在這階段,東眼山森林遊樂區的公廁、彰化王功生態景觀橋、宜蘭法院比圖的提案等。

《雜木林進路 :廖偉立的建築》展區;攝影/邱佩儀

《雜木林進路 :廖偉立的建築》展區;攝影/邱佩儀

《雜木林進路 :廖偉立的建築》展區;攝影/邱佩儀

《雜木林進路 :廖偉立的建築》展區;攝影/邱佩儀

後救恩堂時期/野的成熟
2009年,台中救恩堂(台中基督救恩之光教會)完成,這作品由外觀到內部空間的組織,皆成熟地展現廖偉立在之前的作品所嘗試之複雜的、「艱澀」的審美。這是一種混合了多元且有點矛盾空間、材料與構法的美學,像雜木林般混而不亂。在台中救恩堂之後建築作品,廖偉立的創作持續性地展現了這種美學的適用性,從教會設計到橋樑、美術館等。

《雜木林進路 :廖偉立的建築》展區;攝影/邱佩儀

攝影/邱佩儀

《雜木林進路 :廖偉立的建築》展區;攝影/邱佩儀

攝影/邱佩儀

攝影/邱佩儀

攝影/邱佩儀

攝影/邱佩儀


設計概念手繪圖;攝影/邱佩儀

廖偉立建築師認為建築是一種可辯解的反駁過程,因應不同的基地、內容(program)、不同的生活與活動需求追求建築「真實」的可能性。本次的展覽透過每件建築作品模型、圖板、手繪等相關資訊,探討廖偉立創作作品的核心價值。從廖偉立的建築中察覺,建築不只是遮風避雨的地方,而是心靈居所,還有時間、記憶、場所感等,並且企圖連結自然,進而呈現空間的本質,讓結構性、構造性、材料性可以真實地反映現實。

攝影/邱佩儀

《雜木林進路 :廖偉立的建築》展區;攝影/邱佩儀

《雜木林進路 :廖偉立的建築》展區;攝影/邱佩儀


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雅堂館AB;攝影/邱佩儀


【展覽資訊】
圖片轉載/雜木林進路 :廖偉立的建築 臉書粉專

> 日 期:108 年09 月14 日-11 月06 日
> 地 點: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雅堂館AB
> 策 展 人:王增榮(比格達工作室主持人)
> 時  間:2019年09 月14 日(六) 15:00~18:00
> 地  點: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雅堂館AB(展覽會場)/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


【系列活動】
圖片轉載/雜木林進路 :廖偉立的建築 臉書粉專


【延伸閱讀】
> 欣建築相簿:《雜木林進路 :廖偉立的建築》展現「艱澀」的建築美感

> 廖偉立/用對世界的理解做建築,而非為創造而創造

> 藉《造化》談廖偉立建築中的各種可能/王增榮

> [廖偉立] 離家,是為了回家

> 廖偉立導讀全新作品「台南左鎮化石園區」

> 廖偉立-毓繡美術館

> 廖偉立-北港復興鐵橋

> 廖偉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忠孝路教會

==========
撰文、攝影、編輯/邱佩儀
圖片提供/廖偉立(攝影/魏惟)




更多作品相關訊息,請上【欣建築-現場直擊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

廖偉立雜木林進路立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王增榮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