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 首頁>
  2. 生活

勤美學「工家美術館」翻轉工地環境!「荒島工神」策展美學轉譯台灣工地精神!

By 欣建築2019/11/15
article cover

勤美學「工家美術館」翻轉工地環境!「荒島工神」策展美學轉譯台灣工地精神;攝影/朱逸文

台灣工地革新計畫!工家(ㄍㄨㄥ ㄍㄟ)美術館既是工務所也是美術館。
勤美術館自2012年開始成立,第一階段任務已於2018年底畫下句點,未來將由日本建築家隈研吾及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為台中勤美草悟道街區帶來由集合住宅、飯店、教堂及美術館等整合之「勤美之森」。2019年初開始進行轉型工程整備期、邁向勤美術館的下一階段之時,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善用策展轉譯與美學設計力所進行一項革新計畫,已於11月15日全面啟動,藉由打開圍籬,打造出一座結合工地、共享概念與美術館創意的「工家美術館」,這將會是新型態工務所的示範場域,除了升級工地環境外,更傳遞了台灣的工地文化;也可說是一座突破圍籬,開放給民眾與社區參與工地文化的美術館,試圖開展與工地文化對話的可能性。

工家美術館外觀照;攝影/朱逸文

工家美術館外觀照;攝影/朱逸文

露台;攝影/朱逸文
「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何承育執行長分享,希望透過工程整備期這3年之間推廣工地文化與建構營造職人精神,藉由文化與創意地進入,打破原本工務所的型態,翻轉社會看待工地文化,如何讓台灣的工地文化被大家知道是工家美術館的起心動念,並且把工地文化的信仰化為精神性的創作。擔任「工家美術館」建築概念設計的「十禾設計」主持人吳聲明在開場時提及,隱身在工地圍籬之內的工人,與我們連結那麼近。其「工家」建築概念設計,以打開工地圍籬,為地方、為居民、為老樹提供一個創新的體驗,並營造精神與理念層面的交流機會。

「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何承育執行長致詞;攝影/邱佩儀

「十禾設計」主持人吳聲明分享「工家美術館」建築設計概念;攝影/朱逸文

工家美術館外觀照;攝影/朱逸文

工家美術館外觀照;攝影/朱逸文
創意開工!結合工地、共享概念與藝術生活的精神場所
命名之初,「工」指工程;「家」則是一種歸屬感,而「工家」的台語ㄍㄨㄥ ㄍㄟ,則是共享之意。這裡除了是工地、是生活圈、同時也是美術館,工家美術館立基於過往深耕街區的能量,一直以無疆界的美術館為初衷,期盼透過不同的生活風格來共創「場所精神」,而這樣的精神,即便在整備期間,同樣地貫穿使命,以友善工人的思考為出發。本質上仍是工地的一部分,是工人主要使用的場域,只是以實驗性的精神,「翻轉」重新定義工地美學與改善工地環境,在工人未使用之餘,打開空間,成為在地場域、環境脈絡的藝術實踐,傳遞出台灣的工地精神,並促成文化交流或在地認同,讓參觀者也加入這一場工地藝術行動,成為開啟勞動者與民眾之間互動的橋樑。

視覺形象設計;攝影/朱逸文

位於大樹腳(工家中庭),戴翰泓的公共藝術座椅「工地獸」作品;攝影/朱逸文

位於大樹腳(工家中庭);攝影/朱逸文

集結台灣十組設計師與藝術家之力 台灣工地精神的當代轉譯
作為未來美術館的前導項目,並串連著未來國際級的地標建築,工家美術館身負著連結過去與展望未來的意義。此革新計劃集結台灣各領域創作者,包含建築設計-十禾設計、營造整合-禹樂空間整合、構築設計/聯合治作、家具內裝-無氏製作、視覺形象-生活起物、料理設計-好食慢慢、音樂創作- Shih Chieh Yen、公共藝術-戴翰泓、動力機械-盂施甫、首檔展覽-廖小子、鐘聖雄、李育昇等單位,為「工家美術館」創造最獨特的工地視野。

呷飯廳(工家室內1F);攝影/朱逸文

呷飯廳(工家室內1F);攝影/朱逸文

將活潑的氣質帶入生硬的工地環境,契合工家美術館轉化施工環境的理念;攝影/朱逸文

度咕 room(工家室內2F),首檔展覽「荒島工神」;攝影/朱逸文

首檔展覽「荒島工神」;攝影/朱逸文

度咕 room(工家室內2F),回應靜態空間的本質,以抽象的聲線與聲響作為主軸,偶現工地施工聲,將環境轉化到架空如夢的現地聲響;攝影/朱逸文

度咕 room(工家室內2F),空間中的家具內裝設計,以室內軟裝常見的臨時性材料組合,拉近施工現場與一般大眾的距離;攝影/朱逸文

度咕 room(工家室內2F);攝影/朱逸文

建築設計邀請到十禾設計團隊為工家美術館操刀,如何定義「牆」甚至是活用「牆」成為本案關鍵,在18x18的方形基地中,藉由虛(開放)與實(圍籬、牆面或戶外露臺)的構成來串起與周邊環境、鄰里生活圈、甚至形塑工人休憩的場域,保留基地原有的「老樹」來作為在地情感與象徵的意義,並將建築融合老樹的樹冠所創造出不完全封閉的空間,讓行走之間同時享受榕樹的綠意。

仰角視野;攝影/朱逸文

建築設計細部;攝影/朱逸文

工家中庭(圖左),工地常見水泥預鑄的窗楣採用地坪(圖右);攝影/朱逸文

露台細部設計;攝影/朱逸文

露台踏階-細部設計;攝影/朱逸文

順應榕樹而生欄杆扶手(圖左),建築外觀細節(圖右);攝影/朱逸文

家具內裝設計則邀請到設計師吳孝儒(Pili Wu)所創辦的無氏製作PiliWu-Design,設計師以鷹架、浪板、棧板等臨時性材料,建構工地師傅與一般大眾共同分享的生活平面。透過實際觀看、使用生活場域中少見的工地材料,並發揮工地師傅物盡其用的工地哲學,展現將五金材料組合誤用的巧思。工地裡代表警示作用的亮橘色,在空間中轉換為水泥與金屬框架下的活潑亮點,期望藉由空間與材料的反轉,反轉工地師傅與一般大眾對既定場域的印象。讓「工家美術館」模糊工務所及美術館的界線,同時成為歡迎所有人的工務所,以及屬於所有人的美術館。

三角錐吧檯椅;攝影/朱逸文

度咕 room(工家室內2F),家具內裝設計由無氏製作 PiliWu-Design ;攝影/朱逸文

為了完整呈現出工家的精神,整體視覺形象亦不可缺少,生活起物googoods負責人莊騏鴻為工家美術館的logo設計,設計師考量空間工地給人的感覺是一種未完成、正在建構中的轉變期。以未寫完、缺少筆劃的字,來表現logo形態。並藉由與民眾溝通,及大家的參與,進而完整了美術館的全貌,期待筆劃寫完,建築落成的時刻。此外,還包含便當設計、入口意象裝置、指引系統等一系列規劃,結合創意與工地精神,來拉近彼此距離。

工家美術館的logo;攝影/朱逸文

工家便當;攝影/朱逸文

工家便當;攝影/朱逸文


工家美術館的logo;攝影/朱逸文

工家特調;攝影/朱逸文

小結:
工家美術館位於「勤美之森」工地旁,在這3年的過渡期,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並沒有因此讓這個基地而浪費,反而在這個施工期間思考,如何持續與大眾理開啟對話?以「工地文化」作為建築概念與策展美學。在建築概念設計中,以2棵榕樹為核心串連不同動線,讓行人在行走時,可以舒服自在地走進「工家美術館」。此外,在家具內裝、視覺形象、食物料理設計,都可以發覺工地常見的材料應用於空間,以工地生活物件發揮到極大的潛能。

邀請大家一起品味工地中的機智與幽默!

人行道;攝影/朱逸文


與會貴賓合影;攝影/朱逸文


【工家美術館資訊】
日 期:2019/11/15(五)正式對外開放
時 間:上午11時開始;周二-五下午5點結束營業(由於11:00~14:00館內提供給工地師傅用餐、休憩,對外開放給民眾使用場域只有福利社、大樹角、工家露台);周六-日下午5點半結束營業。周一公休
票 價:全區門票NT$20,門票可折抵館內餐飲或周邊商品
地 址:403台中市西區館前路71號(勤美誠品正後方)
工家便當:週二至週日 11:00開賣(數量有限)只販售到14:00,之後只提供小食/特調,其他飲品品項。
指導單位:台中市文化局
主辦單位: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勤美術館
共同主辦:勤美公司、璞真建設
建築概念設計:WHOLE+DESIGN 十禾設計
設計工程整合:禹樂空間整合、構築設計/聯合治作
傢俱內裝設計:無氏製作 PiliWu-Design
視覺形象設計:生活起物 googoods design
食物料理設計:好食慢慢、揪你餐車
【合作藝術家】
公共藝術座椅:戴翰泓
環境音樂創作:Shih Chieh Yen
動力機械裝置:孟施甫
【首檔展覽-荒島工神】
日 期:2019/11/15-2020/3/1
策 展 人:廖小子、楊雅翔
藝 術 家:廖小子、李育昇、鐘聖雄
【延伸資訊】
========
攝影/原間影像工作室 朱逸文
撰文、編輯/邱佩儀
校閱/吳宜晏


更多建築相關活動資訊,請上欣建築-現場直擊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
台中建築臨時性建築展演空間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勤美術館台中勤美工家美術館工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