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生活

帶著好奇 打開台北私密角落的Open House志工

By 欣建築2020/12/28
article cover

28年前第一屆Open House在倫敦舉辦,轉變為霧都每年9月第三個週末的大事,參觀過Open House London的人之中,徐千捷成為未來「打開台北」共同創辦人之一,吳卓昊則是活動策展人;還有一個人促成國家兩廳院加入被打開的行列;而在雜誌上看到國外Open House報導的讀者、參加過打開紐約的女性,今年都是打開台北的志工一員。多年前的盛事像是無意中撒出許多種子,它們不知道自己會長出什麼樣貌,只靜靜等待在某個時空破土而出。

擔任志工的女孩身著灰色制服,正在替民眾服務;攝影/Florence Kao

說起來有太多機緣巧合,也有無數協助的力量在同一時間凝聚,挺過籌辦初期的人力荒、緊繃的疫情波擾,最後仍在注目之下成功開箱台北,繼澳門、大阪之後成為亞洲第三個加入的城市。

吳卓昊說「這個活動有助於打開城市在國際上的曝光」,希望被世界的群眾看見之前,我們得先看見自己。在徐千捷的理想中「Open House應該是很平民化、每個人都可以參與並且講上幾句話的,例如能向別人介紹我家附近就有很特別的某某房子。」

富藝旅;攝影/王彤

「台灣人不太會介紹自己的家鄉,但面對外國人的時候,又想使出渾身解數說它有多好。」像在台北,各個角落不乏外觀驚豔或是低調精緻的建築,只是我們無從得知它們內部是做什麼的,不會停留在腦中記憶庫,所以說起台北哪裡美,往往只能想到大眾景點。

富藝旅;攝影/王彤

銘傳學生志工 與打開台北一起摸索學習
Open House的本質在於公益性的無償分享,主理人們在這段時間免費貢獻出空間,與民眾分享建築巧思、空間運作方式,提升大眾美學感受力。但是付出的並不只有主理人,還有為數眾多的志工團,他們也貢獻出私人時間,和這個初生的活動共同成長。

玉成戲院;攝影/王彤

國家兩廳院;攝影/Florence Kao

打開台北與學術單位合作,攜手的便是銘傳大學,從國際、設計、資訊三個學院募集志工,海選後依照能力分配LOGO設計、攝影、網頁製作、形象影片、公關等工作項目,這些跨領域跨科系的學生,用自身專長交流討論這個共同居住的城市,該如何呈現?該如何介紹?能不能有不同視角?

除了台灣學生想把握機會累積舉辦國際盛事的經驗,還有不少外籍學生自願參加,因為他們也認同台北的美好。

現場志工 帶著好奇心服務城市
另一方面,主辦單位也向外界徵求近500位現場志工,以維護73個空間的秩序和人流動線,包含疫情清潔管理、場地整理。原本預計要徵募一個月,但在社群媒體的傳播力道下,僅僅一週時間就額滿達標,民眾對於台北空間的關心令主辦單位感到驚喜。據統計報名人數共506位,他們來自各個行業,年紀從最低門檻的18歲橫跨到70歲,平均以25至35歲之女性為主。

每位志工的服勤時間是4小時;攝影/Florence Kao

是什麼動力驅使他們想成為志工,每個人抱持的原因不盡相同,但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好奇心。一旦產生了好奇心才會引發注意和關心。

有從事旅宿業的人對同為飯店的富藝旅、晶華酒店好奇;有設計工作者想要深入了解各種設計類別的空間,認為對自己的本業也有啟發;有建築背景者踏上嚮往的事務所殿堂;有人光是看到73個空間清單,發現大多數聽都沒聽過,就抵抗不了一探究竟的機會;也有人想要來認識新朋友;或是想接觸不同產業的人;還有人資顧問本身也對別人來當志工的理由大感興趣。

第一場由主辦單位舉辦的志工訓練;攝影/打開台北

志工猶如蒲公英種子 能將資訊傳遞到遠處
確定錄取志工後,主辦單位會安排基本志工訓練,讓大家更了解Open House活動歷史及精神。後續依各空間規畫可能會有第二次詳細訓練,如金普頓大安酒店、雄獅集團總部,帶領志工熟悉空間的設計、路線、服務內容等。另一個好處是這些志工們能將更多資訊傳遞給參觀民眾或周遭親友,讓空間更廣為人知。

威秀影城;攝影/王彤

每位志工最多服務4小時,前後空檔時間可持志工優先通行證參觀其他空間。由於服勤地點是隨機分配,志工或許會發現原來自家附近就有特別的空間,也有機會跨區到從未踏足過的環境拓展視野。

下一個擁有鑰匙的人會是誰?
11/28、11/29在打開台北的現場,有些志工認識了空間主理人,跟著民眾一起欣賞工作室的精彩創作,提升了美學力;有志工顛覆了原本對於該空間的想像和印象,說是大開眼界也不為過;有人享受著志工訓練到活動當日的過程,認為像是蓋房子一樣從無到有慢慢堆砌,收穫滿滿;也有志工樂於在多樣的空間中觀察群眾行為,察覺大部分人的好奇心與求知慾都很高。當參觀者提出不同觀點的問題與主理人對談,對於志工來說也增加多一層了解。

衍象設計;攝影/Florence Kao

多數志工表示明年還想繼續為打開台北服務,若被分配到不同空間,可以比一般參觀者更深入認識空間特色,但也有一些人因為想去的空間太多,希望返回單純的參訪者身分,不必被服勤時數侷限住,可以接觸更多城市面貌。

雕塑家理髮廳;攝影/王彤

這些熱情的志工就像是隱藏的台北導覽員,累積了許多角落的知識及見識,等著哪天分享身邊這些的美好空間故事。

在這個活動中每個人都在貢獻,主理人貢獻了空間,志工貢獻了時間,而參觀者可以貢獻口碑,讓親臨現場的真實感想用口語、文字散發傳播,擴大並串聯活動的影響力,也許能成就下一個契機。說不定未來哪天,你也會成為敲敲門,打開其他城市的鑰匙之一。

【2020 Open House Taipei】
詳情請點>「打開台北 | Open House Taipei」官方網站

【延伸閱讀】
> 2020最OPEN的周末 打開台北十大精彩現場
> 學術單位在城市活動的角色 專訪銘傳大學李芝瑜
> 一場城市展的誕生 專訪Open House Taipei策展團隊

> 欣旅誌No.19「打開台北 誰來解鎖」

==========
撰 文/林芳如
圖片提供/欣傳媒
校 閱/Florence Kao

更多台北城市新觀點,請上【欣旅誌—2020打開台北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

打開台北欣旅誌Open House Taipei志工徐千捷吳卓昊導覽建築銘傳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