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生活

【台日新銳論壇/社會篇1】修補中的日本、摸索中的臺灣

By 欣建築2019/07/19
article cover

台日新銳建築師交流論壇,第三場「社會|研究與設計」(由左至右:與談人市川紘司、米澤隆、陳宣誠、辜達齊、主持人曾光宗);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人間自然─平田晃久個展》系列活動《建築的未來式─台日新銳建築師交流論壇》第三場壓軸於6月1日舉行,以「社會|研究與設計」為主題,探討未來建築如何積極以研究與設計方式改變人的行為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自311東日本大地震以來,日本開始重視以社會研究為基礎的建築設計,台灣也在社會發展過程當中,培養出重視社群關係的建築設計師。這次邀請日本Eureka 共同負責人-稻垣淳哉、米澤隆、繼光工務所-賴人碩、一起設計-辜達齊、共感地景創作-陳宣誠參與本次論壇活動。本次論壇紀錄將分為兩篇,本篇記錄上半場:陳宣誠米澤隆辜達齊三組建築師的發表與Q&A。

主持人曾光宗提到「論壇」作為專業者與大眾可以共同探討的平台,回溯1985年「開東合西」展覽,為第一次大規模台北與東京兩地的建築師聯展,剛好批判現代主義建築的聲浪開始出現。當時參展年輕建築師有台灣的李祖原等人,作品中出現比較出大規模的建築,而日本建築師山本理顯等人,已開始注重住宅、地域等議題,從中可以明顯地看出兩地建築師的不同思考方向。在歷經了921大地震、阪神大地震以及311東日本大地震等天然災害後,透過這次論壇我們將可以看到台灣及日本的新銳建築師在設計上有什麼不同的觀點以及操作。

主持人曾光宗;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陳宣誠「作為補休的生產」

陳宣誠建築師演講「作為補休的生產」;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陳宣誠建築師以「作為補休的生產」作為主題進行發表,「城市浮洲計劃」中在探討的是可以移動及變形的建築,思考社會脈絡,同步對基地進行調查,並以建築來實踐。以台北城南地區出發,從台北的切片找出一個原型,開始分析整理歷史的堆疊關係,思考如何介入新的建築,讓基地上產生新的可能性。「核居」透過修補關係將兩棟房子組成一棟房子,兩個房子分別以木頭及鋼構建構,進行建築關係性的實驗,並在生活、環境與材料之間做對話,兩者連結之後的互補性創造出新關係的可能。

2019麻豆糖業工廠藝術祭」中透過與建築師、策展人、地景史學、教育、社會學家、表演團體及植物學家共同合作,團隊首先將麻豆整個區域做了深度的研究,並展開周遭空間的串連,讓人與自然之間重新對話。接著,分析麻豆地區的歷史紋理後,在舊時運送糖至糖廠的鐵道可能出現的地方,整理出龍泉站的舊址,於此建造生態月台,對於被人們漸漸遺忘的地景進行修補,月台建造的結構落點閃避生長於此的一草一木,重新開啟人與土地的連結。陳宣誠強調:「希望是以既有的基礎去修補縫合,而不是建造一個全新的。」

2/3屋」也位於麻豆的老房子改造,之所以稱為2/3是因為保留了2/3的老房子,將結構進行整理,拆了其餘毀損的1/3,並使1/3的部分成為開放性的植物生長空間。最後,陳宣誠建築師說:「建築師最重要的工作是將原本的關係重新建立起來,建築成為一個串連關聯性,修補斷開的關係。」

米澤隆「同時多發的建築」

米澤隆建築師演講「同時多發的建築」;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日本米澤隆建築師談到現在的社會系統已經非常的複雜化,就如同手機一樣,功能非常的多元,要了解所有的功能是困難並複雜的,所以我們只需要去了解我們需要那些的部分。「同時多發的建築」是指有各種各樣的東西,但是他們可以同時共存,米澤隆舉例解釋拼裝式的建築,不同個體擁有多元性,但當他們同時存在並拼接會形成另一個樣貌,將16個建築模型中個別的空間融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一個群像。

作品「福田邸」中在一個如同大屋頂的空間與白色矩形方塊空間融合,創造建築中家人們各自的獨享空間,同時也有互動交流的公領域。「公文式補習班」除了補習班功能之外,也有可以開放給附近居民的地方,上下兩個空間以玻璃分隔,成為不同的世界觀,但同時可以共存。作品「三極之家」由海之家、庭園之家、太陽之塔三個部分組成,位於愛知縣的海濱,海之家面向海將海景風光納入眼中,另一面建築打開長廊面向庭園以及屋頂上的太陽塔,三個可以相互交錯,將建築空間與周圍環境連接起來。「多極-四極」則是將四者拼接在一起,利用個別的特性,產生相容的建築物,米澤隆曾將199位學生所繪製對於札幌的圖像,組成一整張未來想像圖「想像都市SAPPORO」。

公文式補習班;攝影/王彤

三極之家;攝影/王彤

米澤隆提到他在博士論文中發表的「多義性」意指多重意義,並解釋了「白」、「間」的多重意義。研究中將建築空間分割,從空間脈絡中,賦予他們獨立的故事,以不同的行為,賦予空間的意義。最後,「空間再生Database」對老舊木造建築空屋進行的空間再生,彙整了所有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並做了很多組合的嘗試,聆聽各界意見並與舊有居民進行討論,進而對11戶舊建築做出了總體的改造規劃。

「白」多義性;攝影/王彤

辜達齊「環境的共同討論」

辜達齊演講「環境的共同討論」;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辜達齊首先介紹「一起設計」工作室的夥伴,由辜達齊、邱承漢與陳佑中三人組成,負責了設計、企劃及研究,核心理念是想要共同討論這個環境。接著,分享一位英國攝影師Dimitar Karanikolov的作品,空拍出墨西哥森林豐富樹種的影像,而這些樹種其實與整個環境是一個共同體。「鹽埕舊市場再生計畫」中他們將高雄的三個時期地圖疊合,並研究高雄的歷史脈絡,希望透過這個計畫將沒落的堀江商場、大溝頂商場重新活化。計畫中提到愛河的整治完畢卻還是會在大雨過後出現髒亂,因此他們使大溝頂成為城市的綠廊,讓水經過此地過濾再將乾淨的水排入大海以解決問題。鹽埕第一市場內只有五六家店家在經營,「?捌地方生活」計畫中他們順利的承租了一個攤位,透過零元換物、100種商店的可能等各式企劃,邀請不同的人來攤位活化沒落的市場。

墨西哥森林豐富樹種;攝影/王彤

涼涼海之濱」作品是位於哈瑪星的彩繪案,原先基地被地方居民放置垃圾雜物,但還是有許多鄰里間的活動出現於廣場上。團隊希望透過扇形鐵道的串連通往哈瑪星地區,將人流引導至這塊荒廢的空間,整個案子由三個團體分工進行,一起設計負責棚架設計,為了尊重原地的老廟,棚架設計低於老廟,並讓廣場成為城市客廳。半年後,地坪彩繪上的籃球場畫線受到網路平台的民眾輿論,進而重新思考設計民眾可以接受的地坪彩繪,辜達齊也分享在這個案子中學習到與各界民眾的溝通經驗。

涼涼海之濱;圖片提供/一起設計Atelier Let’s

高雄水水」作品由一起設計偶然設計共同合作,位於高雄的亞洲新灣區,辜達齊說明了高雄港從自然港灣轉變成人造港灣的過程,而地景藝術透過多種象徵高雄的設計,希望透過設計感受城市與自然的,在地景藝術裝置的煙霧瀰漫中,人將放大身體感官。

高雄水水;攝影/王彤

Q&A1

與談人市川紘司;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與談人市川紘司:
「自日本311大地震之後,在日本蓋建築被認為是一件暴力的事情,因此漸漸地出現不蓋建築的建築師,他們不再做有形的建築。本次以『社會』作為論壇最後的壓軸主題,由三位建築師的發表中可以發現,都是經過對自然環境、社會歷史等等的研究才開始著手設計。可以觀察到他們共同的特徵是藉由探討建築周邊的方式與當地連結,運用建築去梳理關係。陳宣誠與辜達齊兩位台灣的建築師,我看見他們設計前縝密及具體的研究,而米澤作品則是以抽象、概念性的方式去呈現,不曉得這是兩地建築師普遍的差異性還是個別習慣,或者有其他的原因?

第一部分Q&A 米澤隆;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米澤隆:
我本身會與不同世代建築師進行對談,對於上一輩的世代建築師,我會去思考能做出什麼樣不同的觀點,我們這個世代還可以做些什麼。以提出問題的方式去發展設計案,在做出一個純淨的作品後,能觀察到實際的社會是更為複雜的。」

辜達齊:
「在我個人的創作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比較不會以抽象的方式去設計,作品的發展中會出現很多種方案,經過分析實驗後,我會從中選擇
一個最適合的樣貌。」

陳宣誠:
「我認為建築不僅是在探討型態的發展過程,還需要思考在經歷時間堆疊後與環境、人的關係。」

移動至交流論壇Part2

【延伸資訊】
《人間自然─平田晃久個展》系列活動
《建築的未來式─台日新銳建築師交流論壇》
日期:
2019/04/27(六)「型態|新感性的建築」

2019/05/18(六)「環境|生活提案空間」
2019/06/01(六)「社會|研究與設計」

【展覽資訊】
《人間自然─平田晃久個展》
展覽日期:2019/3/16─6/23 週二至週日 10:00-18:00(週一休館)

展覽地點:忠泰美術館(臺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78號)
參觀資訊:全票100元、優待票80元(學生、65歲以上長者、10人以上團體),身心障礙者與其陪同者一名、12歲以下兒童免票(優待票及免票須出示相關證件)
週三學生日:每週三學生憑學生證可當日單次免費參觀
更多展覽及活動相關資訊:http://jam.jutfoundation.org.tw/exhibition/1453

【延伸閱讀】

>【台日新稅論壇/社會篇2】建築是一群人的事

>【台日新稅論壇/環境篇1】對生活空間的多種嘗試

>【台日新稅論壇/型態篇】從感性中發掘建築新型態

>台日新銳建築師交流論壇登場!21組台日建築工作者齊聚 共探建築的未來式

>纏繞的相容性—自然派建築師 平田晃久

>忠泰美術館「人間自然─平田晃久個展」謝宗哲+五十嵐太郎+市川紘司座談建築的包容性

【延伸資訊】

>忠泰美術館 臉書粉絲頁

>忠泰美術館 官方網站

==========
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Jut Art Museum
編輯撰文/王彤

更多建築相關活動資訊,請上【欣建築-忠泰美術館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

忠泰美術館曾光宗市川紘司稻垣淳哉米澤隆賴人碩辜達齊陳宣誠社會台日交流論壇